熱門文章

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

不欣賞《Black Swan》黑天鵝


《Black Swan》,即黑天鵝,一齣使人有所期待的電影,我亦抱有期待的去看電影。

期待之一,由於女主角是Natalie Portman,由1994年的《Leon》開始,我們都看著她的成長和蛻變,直至十多年後的現在,她已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成就。

期待之二,電影的預告片,當中有一幕,Natalie從背部拔出幻真幻假的羽毛,既真實,又恐怖,使人毛骨悚然,有興趣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。

期待之三,關於人格和人性的題材,如《Fight Club》、《Identity》之類的電影,會看至頭昏腦脹,迷迷糊糊,會猜不透奧妙的情節,想不明白故事的關鍵,正是此類電影的迷人之處。

《Black Swan》在IMDB的評分是不俗的8.5分,而本人一直甚為喜愛的電影《Momento》是8.7分,而近年大受歡迎的《The Dark Knight》則是8.9分,這些評分往往反映出電影的可觀性。就我的口味而言,《Momento》比《The Dark Knight》精彩,假如把兩齣電影維持在8.9分和8.7分的話,我大概會給《Black Swan》評為7.9分。它未能突破8分關口,使我想起往日不斷購買BD和HD-DVD影碟的日子,曾以IMDB的評分作參考,通常只買8分以上的電影影碟。換句話說,我認為不值得購買《Black Swan》影碟回家欣賞。

由始至終,電影的看點和亮點都落在Natalie Portman身上,我會這樣想:假如由別人去演,有著同級數的演出、相同質素的劇本、同樣的製作質素,相信未必能引起很大哄動。

有人說《Black Swan》是女性版的《Shutter Island》,我認為不是,故事的複雜程度和野心已經是完全的兩回事,不要妄想把兩者相提並論,根本不是在同一個層次。

有人說它是繼《Inception》後的另一必看之作,我認為不是,縱使《Inception》的商業計算十分準確、特技場面出色,但故事深度稍為不及導演的舊作品,看後是不會感後悔,但不會是必看之作,至於黑天鵝?不看的話,亦不會可惜。

有人說它是一齣講述精神病人的電影……

喔,這樣的形容和我的想法符合,女主角從成長以來都受到極大的精神壓迫,一個人的童年、成長環境、生活、工作都會使人性扭曲,分不清誰是自己的真正一面。

有些壓力來自作為前舞蹈員的母親,她把往日的理想寄託到女兒身上,久而久之,不自覺的給她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,女主角討厭回家、母親、洋娃娃、音樂盒,一切要依從母親的做法,在家裡,她迷失了。

有些壓力來自架構封閉的舞團,它是一個壓縮了的微型社區,比外人想像的更黑暗和更封建,舞蹈實力不是力爭上游的關鍵,最重要的是巴結有勢力人士,換取更多演出機會,而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犧牲色相、出賣肉體,這是從古至今的法則,性愛和舞團息息相通。

最大的壓力該來自女主角內心的黑暗面,她羨慕別人的地位,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完美,她根本未能勝任黑天鵝的演出,偏偏霸佔位置,抹煞別人的演出機會。這個角色展示著人性徹底的自私,純真只是面具,由開始到結尾,觀眾都看著其黑暗面,那些幻覺片段都是思想反映,她總是不願意相信別人,以為每個人都想要傷害自己,為了角色,不惜傷害別人,可以說是不顧一切,喪心病狂。

來到電影的最後結幕,我始明白女主角一心追求完美演出,渴望演活黑白天鵝兩角。電影的九成時間都在說一個精神病人如何病入膏肓,來到不能再後的結尾,導演和女主角才突然告訴我們:「她只是為了追求完美」,我不欣賞這樣的舖排,轉折太突然,說服力欠奉,我寧願接受這是一齣講及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的電影,而不是關於藝術工作者為了完美而不惜代價,甚至失去寶貴的生命。

電影中,女主角花上代價,達成了她心目中的所謂「完美」演出;而在真實裡,Natalie Portman的水準演出亦不足以成就一齣上佳電影,這些都說明了世界上不存在所謂的「完美」。我認為放鬆心情去挑戰更高層次往往比硬繃繃的逼迫自己更為有效、更為有益。

這電影,我不欣賞。